试论青铜时代北非地区国家与部落间的交往——以新王国时期的埃及与利比亚人为例刘金虎【摘 要】在青铜时代的北非地区,国家与部落是人类社会常见的两种重要组织形式,两者之间的交往互动往往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新王国时期,存在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国家与相邻沙漠中的利比亚部落之间的关系,往往呈现出“冲突模式”与“共存模式”之间的有机转换。究其原因,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和地缘格局等,都会成为影响该时期“农耕社会”与“部落群体”之间选择何种方式进行交往的重要因素。借助历史文献及考古证据对两者交往模式及动因的综合分析,是正确认识北非地区古代国家与部落社会交往规律的重要途径。【关 键 词】古埃及;利比亚人;新王国时期;文明交往【作者简介】刘金虎,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讲师,研究方向为埃及史、中东古代史(陕西 西安 710127)。【原文出处】《史学集刊》(长春),2023.5.63~76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行政文献整理研究”(18ZDA206)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古代埃及社会医疗体系研究”(22BSS042)的阶段性成果。
历史社会学视野下近代西欧领土型国家的兴起于京东【摘 要】在近代欧洲,主权观念的诞生伴随着国家建构的空间转向,从物理空间、法理空间到表象空间,领土型国家是在内外两个维度上构建的,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同帝国、教会、领主与其他主权间的关系,还要借助地理性的权力机制将国土空间及其秩序安排予以定型。对于这种国家空间化和主权领土化的现象,传统学界通常将其归因于自上而下的结构转型。然而,无论是物质意义上的边界封闭,还是法理层面的权利论证,都是经由一系列的实践和经验总结而成。以近代法国为案例,领土性国家的诞生体现在边界划定、国土整合、空间治理与文化表象等各个方面,而梳理这些微观层面的现象和传统,对于理解近代的地缘政治文化,反思当下全球的领土性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关 键 词】领土型国家;主权;空间转向;地缘政治;国际关系【作者简介】于京东,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0023)。【原文出处】《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桂林),2023.4.136~148
【基金项目】江苏社科基金项目“现代国家建构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日常化机制研究”(20ZZC005)。
大国竞合与国际限制麻醉药品制造机制的形塑(1921-1934)张勇安【摘 要】随着麻醉药品过量制造、非法走私和滥用等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1921年国联第一次动议通过国际公约采取行动,中经1930年伦敦预备会议和1931年日内瓦会议,最终签订《限制制造和调节分配麻醉药品公约》。围绕公约议定和批准,英、日、法、美等国,或利用对国联的主导权试图掌控公约走向,或通过结盟方式对抗老牌帝国以谋求主导公约基本原则,或借助程序规则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弱国联”与“强国家”的国际格局,注定大国才是左右国际公约议定的主要力量,大国间的竞争与合作形塑了国联时期限制麻醉药品制造的国际机制。【关 键 词】国际联盟;大国竞合;国际禁毒史;麻醉药品;鸦片【作者简介】张勇安,上海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上海 200444)。【原文出处】《历史研究》(京),2023.3.135~158
【基金项目】本文曾提交2021年10月中国历史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史学高层论坛暨第十五届历史学前沿论坛,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际禁毒史(多卷本)》”(18ZDA215)阶段性成果。
冷战背景下的知识权力博弈——以1967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为个案的探讨张 杨【摘 要】20世纪60年代,在官私机制的大力扶助下,以“东方”(亚洲和北非)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国区域研究达到高峰期,并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影响力。然而,区域研究范式从一开始就面临挑战和批判。冷战“心智之争”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东方学对亚洲研究构成了挑战;战后美国全球霸权的形成和权力分散化的双重趋势,亦使美国学术范式遭到来自亚非学术界的激烈批判。1967年在美国安娜堡召开的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是冷战背景下区域知识生产与传播背后的权力分配与竞争博弈的典型表现。安娜堡会议折射出知识权力博弈的三重景观:其一,传统东方学与区域研究尝试从不同路径重塑研究对象的博弈;其二,美苏之间力图填补“知识真空”,通过知识生产与传播来竞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博弈;其三,亚非学者抵制欧美国家试图借助知识传播重构新旧殖民主义的博弈。【关 键 词】冷战;知识权力;东方学;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区域研究【作者简介】张杨,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原文出处】《世界历史》(京),2023.3.89~107
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李 兴【摘 要】本文以近代以来东西方总体力量对比演变的四个阶段为宏观历史线索,论证了“西方中心论”缺乏历史依据,并对世界历史学科的“东方性”和“三大体系”建构进行了深层次思考,主张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好世界历史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持续地推进“西方中心论”的解构工作,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要重点挖掘世界历史学科“三大体系”建构中的中国元素和中国内涵;要深入探究世界历史学科体系建构中的东方因素;要深刻考察千年大变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交汇的学术影响,努力开拓学术研究中的“三新”;还对如何建构世界历史学科的“三大体系”提出了新的思路,认为坚持“东西平衡论”和“全球整体论”,构建客观而科学、平衡而包容的世界历史“三大体系”,是我国学术界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关 键 词】世界历史学科;“西方中心论”;“三大体系”建构;东西比较【作者简介】李兴,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100875)。【原文出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23~138
跨国视野与美国亚裔史的再阐释伍 斌【摘 要】自亚洲人大规模移民美国开始,美国社会就开始书写亚洲人。20世纪初,社会学家率先展开对亚裔美国人的学术研究。20世纪30年代,移民史学在美国兴起,但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欧洲移民成为移民史当然的主角。20世纪60年代,在民权运动的兴起及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下,不同族裔群体的研究兴起,亚裔史研究也成为美国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保持研究活力和对史学前沿的敏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跨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历史的书写,亚裔史学对其尤为倚重。众多学者在跨国视野中研究亚裔史学,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出版了诸多有影响的历史著作。这些研究不仅拓展了亚裔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诸多传统观点,更为立体地展示了亚裔美国人的历史。【关 键 词】跨国主义;亚裔美国人;美国史学【作者简介】伍斌,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美国移民与族裔史、亚裔美国史、跨国史(吉林 长春 130024)。【原文出处】《社会科学战线》(长春),2023.7.109~11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8BSS0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252)。